部落格文章

整脊後的一些想法

人體的結構主要由骨骼、肌肉和筋膜系統所構成。小智我一直定期進行運動按摩,以調整肌肉的張力,避免代償和緊繃所帶來的傷害風險。最近,我想嘗試調整骨骼,特別是護脊,來觀察身體的排列是否能回到一個良好的姿勢。

 

然而,小智自己的學思理解是,骨骼本身不會主動移動,而是需要依靠肌肉的各種收縮來產生動作。這一概念在美國肌力與體能協會的《Essentials of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 4 Edition》(報考CSCS必讀教科書)中也有所提及。

 

 

我曾在焦耳極限訓練中心開設過多次跑步姿勢調整課程,最近的課程有新的內容,強調身體需要良好的排列。課程中通過活動度測試和步態週期特定時點的觀察,判斷身體狀態。透過誘發力量和動態伸展,最後才開始調整姿勢。

我通常使用童玩 “竹筷橡皮筋槍” 作為比喻,其中竹筷代表骨骼,橡皮筋則代表肌肉。就像虎口握住槍,用力可以移動竹筷(骨骼),但靜置一段時間後,橡皮筋(肌肉)的張力會逐漸將竹筷拉回原位。这個比喻可以解釋骨骼和肌肉之間的相互作用。

 

 

[DIY] 橡皮筋竹筷槍童玩製作教學

 

小智認為整脊需要搭配運動按摩來調整肌肉張力,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效益。

談到脊椎,我想起在就讀研究所時,我們經常進行3D的動作建模實驗。通常我擔任模特,需要在身上各肢段黏貼反光點,再透過紅外線攝影機拍攝,得到骨架模型。在每一次實驗的黏貼反光點的過程中,不止一位擁有運動傷害防護或物理治療背景的同學向我提過,小智可能有脊椎側彎的問題。

 

本次整脊調整對比如下圖。

 

調整前後自然坐姿

此次亦發現我的側彎主要集中在尾椎偏右,而頸椎處第五、七節的位置在低頭時都明顯浮出來,因此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。相反地,胸椎這一段排列則不需要額外的調整。

 

那些關於整脊的事:

根據現行台灣法規,整脊被視為一項醫療行為,僅限醫師、中醫師親自執行,或者物理治療師需按照醫囑執行。這突顯了整脊的專業性和風險性,尤其在頸椎部位,進行整脊前應仔細考慮其風險,並不建議未經診斷就貿然整脊。透過網路資訊的發達,目前有許多灰色地帶的擦邊球,還是得張大眼睛多看多比較。

需要強調的是,接受整脊後並不意味著一切都無事,個人在生活中需要保持自律,例如避免低頭划手機走路、不翹二郎腿、不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等。這些自我約束措施對於延長整脊效果至關重要。如果是傳統整復,就不能進行整脊,不得宣傳療效,以免觸犯醫師法。

另外,整脊所產生的聲音主要源於關節間或骨骼間的滑液囊空氣被擠出,就像有些人會習慣扳手指,指關節發出聲音一樣。這聲音的產生與整脊的療效無直接關聯,且無法衡量整脊的效果。

 

延伸閱讀

  1. 民俗調理不是醫療行為,慎防違規醫療廣告宣傳
  2. 「喀一聲,骨頭就回去了」,關於整脊的迷思
Facebook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