間歇訓練的組間休息時間,在許多訓練書籍會推薦以固定心率百分比為恢復的指標,例如心率下降至最大心率的70%時即進行下一趟。
然而,隨著攝氧成本的增加以及身體疲勞逐漸累積,使用固定的百分比會有問題,在後半段較為疲憊的情形下,心率下降的速度會變慢,因此休息的時間會被拉長。
有一篇刊登於J Sports Sci Med期刊的研究論文《Heart Rate Unreliability during Interval Training Recovery in Middle Distance Runners(中長跑運動員間歇訓練恢復期間心率的不可靠性)》闡述了前述的現象。
13名實驗參與者 (平均的最大攝氧量依性別分別是62.5及68.5 ml/kg/min)分別進行2次不同強度的間歇訓練,並配戴攝氧儀以評估呼吸交換率、氧債、肺通氣量、二氧化碳產生量等生理參數。
運動處方
強度訂定在VT2第二換氣閾值(可略視為LT2第二乳酸閾值,大家熟知的T) 的80% 及 120% 。
主菜1: VT2 速度 80% 跑3分,組間休息以 VT2 60% 動態恢復 3 分鐘,總共跑3組。
主菜2: VT2 速度 120% 跑3分,組間休息以 VT2 60% 動態恢復 3 分鐘,總共跑3組。
結果
主菜1的組間休息時間:比較第一次與最後一次發現主動恢復的心率從144bpm上升至150bpm
主菜2的組間休息時間:比較第一次與最後一次發現主動恢復的心率從159bpm上升至168bpm
實驗結果發現使用固定心率百分比是不可靠的,應該要考慮到心率飄移的現象 (心率的循環轉變,Cardiovascular drift ),並擬定合適的心率增加值為指標。
例如跑10趟800公尺間歇,第1-3趟以70%;第4-7趟以75%,而第8-10趟改以78% 最大心率為組間休息的恢復指標。
Tocco, F., Sanna, I., Mulliri, G., Magnani, S., Todde, F., Mura, R., Ghiani, G., Concu, A., Melis, F., & Crisafulli, A. (2015). Heart Rate Unreliability during Interval Training Recovery in Middle Distance Runners.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& medicine, 14(2), 466–472.